在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下,2022年LED产业的收成“并不理想”,全年市场形势围绕降价、减收进行。但是,这并不妨碍LED显示产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整合上的进一步投入,甚至某种角度促进了行业“产能和阵营”重组。而在此基础上2023年LED行业,特别是围绕显示应用的“阵营”之争,也将进入崭新阶段。
逆势下行业整合加速
2022年,LED行业的发展特点集中表在:1.需求端受到抑制。包括了照明需求和显示背光需求,在2022年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市场萎缩。这极大影响了行业供应链的稳定,并导致2022年再次成为行业降价年。这一年,行业内大量的中上游企业和照明产品企业在2022年减收,甚至盈转亏。
2.供给端创新处于“市场化初期阶段”,并没有显著提升行业总需求量。例如micro LED显示技术,虽然实现了进一步的技术突破,如P0.4/p0.3产品的问世,但是并未实现规模应用;会议室等LED一体机产品,市场规模依然较小;车载等新场景、mini LED新型背光、植物工厂照明等场景增量,无法有效弥补传统照明、液晶背光、文旅和广告市场需求低迷等的需求萎缩——即创新的增量部分,不及传统大众化产品减量部分大。
3.行业龙头积极看好未来新型LED应用产品的成长性。包括mini LED背光和micro LED直显产品都在获得更多的研发投入、资本支持。其中,国内产业界出现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整合案例,分别是国星光电整合东山精密封装产能、海信入主乾照光电、京东方入主华灿光电。这三大事件大大改变了“行业阵营”的竞争格局。
另一方面,2022年三安光电作为LED产业的全球龙头完成新一轮资本运作,79亿元新资金将加码micro LED产品线的建设;康佳重庆LED基地正式投产,MLED芯片产线已量产Mini LED芯片,持续内部自用并开始对外销售,进入产能爬坡过程、micro LED巨量转移线也进入业务展开期;高科集团总投资约105亿元建设的COB封测和外延芯片项目进入施工阶段……有行业研究认为,2022年,针对 Mini/Micro LED 的投资超过700亿元规模——2022年的LED产业低谷,并没有阻碍行业的投资、创新热情。
低谷下坚持投资,头部企业以更大的投资力度巩固龙头优势,行业合纵不断的局面下,业内人士认为,这既是对LED产业,特别是LED显示产业的长期看好,但同时也会在未来几年聚集起更大的“产能竞争压力”。后者在2023年恐即将有所显现。
LED显示行业之争进入新阶段
“2018年以前的LED显示终端市场,仅仅属于LED产业链;但是,2018年之后,随着更多的控制室设备企业、商显企业、彩电企业和IT企业进入LED显示终端市场,LED显示产品已经扩散并属于整个显示产业阵营”。
即,在过去几年,LED显示行业不仅存在部分中小品牌在激烈竞争和技术门槛提升下被淘汰出局的现象,也大量存在以IT和彩电品牌为代表的更多“品牌”加入的情况。这让LED显示行业的竞争格局变得更为复杂。
随着2022年京东方、海信对LED中上游产业链企业的入主;康佳自主LED中上游产能建设进入量产阶段;彩电阵营代表的LED显示新势力在行业产业链的深度整合上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一点亦会与传统的LED显示产品,多数企业遵循着“上游芯片、中游封装、下游终端”的三段式产业分工格局形成对比。
也就是说,2022年LED显示产业的整合,进一步突破了“上下游生态合作”的传统范式、以直接和更为粗暴的资本手段形成更多垂直整合后,将带来行业竞争格局的两个重大变化:第一是,彩电和面板产业企业在LED核心资源、技术和创新上的话语权进入持续加速增强的新阶段、终端产品的不同阵营之争,引入各自所属的更多上游资源竞争因素;第二是,LED显示产业链从以水平分工为主,正式大跨步加强了水平分工产业链模式与垂直整合产业链模式并存的新阶段,两种产业生态格局的碰撞也会加强。
“不同阵营之间的较量在深度、广度上都会出现质变”。行业人士认为,即2022年的行业整合大潮之后,2023年的行业竞争规模必然进入一个“转折点”:LED显示品牌之间,更注重综合实力、规模实力、产业资源整合实力的竞争,将与传统的通道能力、价格竞争、技术创新竞争一样重要,甚至变得更重要。
更多企业面临“横向和纵向”的战略抉择
在全球新一轮 LED 产业升级浪潮中继续保持领先身位,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固然是目前LED行业、特别是显示行业竞争的焦点。但是,除此之外另一些关键战略方向、特别是终端品牌成长的“横向和纵向”战略也值得注意:
例如,在横向上,LED显示与传统平板显示、甚至硅基微显示的关系,正在从属于不同场景需求的各自为政,转变成为“替代性竞争”关系。这也是IT和彩电显示企业,引入LED产品线的原因。IT和彩电企业大多数是液晶商显、LED商显等多个技术线并驾齐驱,在产品供给丰富性上,比较狭义下的LED专业显示品牌有竞争优势。威创、大华、海康等控制室企业,更是在液晶、DLP、LED等产品线坚持丰富布局,综合竞争上具有独有特点。
再例如,纵向上,更多LED终端企业具有“垂直产业链结构”。如利亚德进入封装产业链环节;康佳更是独立建设从芯片到终端的完整垂直产业链体系;京东方、海信通过资本运作,也打通了芯片和封装产业链环节……“micro LED的巨量转移时代,正在改变表贴工艺时代‘终端品牌购买封装好的灯珠制造显示单元’的行业生态结构”。
由此可见,在横向上和纵向上,LED显示产业企业、特别是传统的专注LED显示产品的品牌,面临着一些重大的抉择:包括是不是引入液晶商显等更丰富供给线、如何在中上游建设更为稳固,且更接近核心技术创新的产业生态,正在成为具有紧迫感的必答题。
整体上,行业内的共识是,未来LED显示需求规模会更大、同时产品形态也会更多样(覆盖从微显示到巨幕大屏的更丰富场景需求);但是,即便如此也并不意味今天LED显示产业的“品牌数量有限”——相反的,在更大的规模需求下,行业爆发出的规模竞争力,必然带来终端市场份额的聚集和整合:今天的LED显示终端品牌数量不仅不是不足,反而可能已经呈现出过剩状态。
如果,再结合了具体的应用场景、显示终端与“业务需求的软件和信息化体系”的整合,LED显示企业综合解决方案、客户深度服务能力的竞争考验,可以说LED显示产业是“大创新、大机遇、大挑战”的三合一战场。而这场大战,很可能正在以2022年彩电系阵营在上游资源上的持续布局为起点,展开一场“更具纵深性”的竞争大决战。
声明:文章来源自【投影时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